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“水帘”与鼓风机齐发力 烈日酷暑农民们拿出“看家本领”为蔬菜做...

  -大棚内的“水帘”给蔬菜带来凉意。

  厦门网讯 (文/图 厦门晚报 记者 颜梅丽) 最近我市持续高温,农作物也迎来了严酷的“烤验”。面对烈日酷暑,农民们也拿出了不少“看家本领”,通过加强灌溉、使用辅助手段降温以及传统遮阴保湿等方法,让农作物在酷暑天也能顺利生长。近日,记者走进同安部分村庄,了解农户如何为蔬菜做“保养”。

  赶在气温升高前做完 避开土壤“烫热期”

  每天早上6点,郑加顺就到位于同安三秀山的蔬菜种植基地忙碌起来,他是厦门鑫美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技术指导员。郑加顺说,他得赶在气温升高之前,为田地里的蔬菜灌溉。基地里使用的灌溉系统主要有喷灌和滴灌,如果等到土壤被“烤烫”了再来浇水,凉水进入土壤后会刺激到蔬菜根系,影响蔬菜的生长。所以,给田地里的蔬菜灌溉就要赶早,一般在上午8点前他就完成露天农田的灌溉。

  “这个季节采用大棚种植,同样也要注意给蔬菜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液。”在郑加顺的指引下,记者来到基地的一处大棚内,里面一排排架子上使用基质土栽种着木耳菜。基质土里密布着一条条细细的黑色软管,软管的末端连接着一个塑料滴管,直插入基质土里。

  郑加顺打开一处控制开关后,在种植木耳菜的架子上,水管传来流水声。郑加顺拔起其中一根滴管,可见水滴不断从滴管流出,渗透到基质土里。郑加顺说,这些细软管在这个种植系统里就如一根根血管,不断为木耳菜输送所需的营养和水分。

  降温

  “水帘”与鼓风机齐发力,大棚里就像安装了空调

  -鼓风机为蔬菜送爽。

  对于水培的蔬菜来说,浇水的时间也有讲究。昨日上午10点多,郑加顺用手指试探大棚内空心菜的水培液温度,他说,如果有热的感觉,那就需要给空心菜换水培液了。

  随着郑加顺打开控制开关,水培液从一口井中进入水管,再流入空心菜的种植容器内,容器内发烫的水培液再从另一处水管流出进入井内,形成水培液循环。郑加顺说,每天上午10点多、下午2点多,他都会给空心菜换水培液,既能保证空心菜生长所需的营养,又能及时为空心菜的水培液降温,避免高温水培液影响空心菜的生长。

  在大棚内,记者还看到两种降温设备――“水帘”和鼓风机。大棚里的一面墙上安装着“水帘”,这些“水帘”摸起来质感像塑料又像纸张,形成一个个菱形空隙,水从上面流到下面。在“水帘”的对面,墙上安装了多台大型鼓风机。“鼓风机送风,‘水帘’的流水降温,两件‘法宝’同时发挥作用,就能产生类似于空调的效果,可以将大棚内的温度降低到适宜的温度。”郑加顺说。

  保湿

  地瓜苗上覆盖干草防晒,傍晚再掀起来透气

  -陈东辉每天早晚都要为地瓜苗浇水。

  如今,不少合作社在种植技术上不断更新换代,在技术的辅助下,原本一些不耐高温的蔬菜也能在夏季种植了。不过,记者采访中发现,本地农民使用的传统降温方式,同样可让蔬菜得到不错的“保养”。

  近日,记者来到同安店仔村,村民陈东辉正将田埂上覆盖着的干草掀起来,田地里种植着地瓜苗。记者看到,陈东辉将干草掀起来后,田埂上的土壤仍是湿的。陈东辉说,早上6点多,他给地瓜苗浇完水后,便在上面覆盖上一层干草,等到傍晚5点多,再掀起来让作物“透气”,然后再给地瓜苗浇灌一次水。

  当天同安最高气温超过36℃,正因为有了这些干草的遮挡,经过一天暴晒之后,种植地瓜苗的土壤才能保持湿润而且温度不高,使得娇嫩的地瓜苗不会出现萎蔫的情况。陈东辉说,在气温高的情况下,地瓜苗种下去的最初四五天,白天都要覆盖干草,而且每天要浇灌两次水,才能保证地瓜苗成活。

  【链接】

  古老的引水灌溉方式

  ●水车:夏天踩一会儿就全身湿透,过程机械且辛苦

  “现在农业种植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先进了,以前得踩水车甚至要挑水来灌溉。”在郑加顺的带领下,记者在鑫美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看到了古老的引水灌溉农具――水车。郑加顺介绍,合作社里展示的两架水车,是当地村民之前使用过的。

  郑加顺说,水车可以把低水位的水引到地势较高的农田。踩水车的过程很机械,看似简单,其实很辛苦。夏天,常常踩一会儿就全身湿透。“如果遇上干旱,河里、溪里没有水的话,就要从更远的地方去挑水来灌溉了。”郑加顺说。

  ●渡槽:一公里长的“空中水道”,将汀溪水库的水引入农田

  在店仔村村道沿线的农田旁,记者还看到一处渡槽,由一个个石拱门组成。陈东辉介绍,虽然这处渡槽现在已经没有使用了,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它却给这里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便利。

  陈东辉说,流经这处渡槽的水来自汀溪水库,渡槽北高南低形成落差,使得水可以由北向南而流。陈东辉回忆,当时这处渡槽的流水可以直接排入农田,使农民在灌溉方面节省了不少精力。

  根据2012年出版的《同安文物大观》记载,店仔村村道沿线的渡槽是1972年建造的,全长1公里。